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国君打个预防针(3K3)_尊师孔仲尼
略木小说 > 尊师孔仲尼 > 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国君打个预防针(3K3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国君打个预防针(3K3)

  鲁国公宫的偏厅里,鲁侯笑眯眯的与宰予相对而坐。

  今日他召宰予过来,并没有带上其他人。

  这里除了宰予和鲁侯以外,也就只有负责记录国君日常言行的史官了。

  鲁侯与宰予先是简单的谈了谈一年来治理菟裘的种种感想,随后便问起了《太初历》中的种种关节。

  在二十四节气方面,主要还是以鲁侯询问,宰予解惑为主。

  而到了划定年份的方法与年、月的详尽时间上,鲁侯就开始提出些自己的见解与质疑了。

  不过宰予在来之前,早就把夫子给他的参考答案烂熟于心。

  保险起见,他还特意提前三天来到曲阜,提着两坛酱油找鲁国的大史和保章氏喝了几顿大酒。

  小礼一收,小酒一喝,大史和保章氏自然什么都招了。

  其实国君犹豫的点主要还是在于闰月的设置上。

  就像夫子之前说的那样,根据大史和保章氏的推算,《太初历》和现有的鲁国观星资料有点对不上,每年的天数还是旧《鲁历》算的准一些。

  关于这一点,宰予已经在私底下和大史他们商量过了,天数还是按照他们的想法来。

  这么做有两个理由。

  一来,旧《鲁历》的确比《太初历》更接近正确答案。

  二来,更易历法的功劳,宰予也不敢一个人独吞。

  毕竟归根结底,更易历法应该是大史和保章氏的工作。

  如果不让他们参与,分点功劳给他俩,那不等于指着他们的鼻子,骂他们无能吗?

  像是《太初历》这种功劳,宰予日后有的是,没必要因为这点东西就和别人撕破脸。

  再说了,如今鲁国的朝堂之上,不是阳虎的人就是三桓的人。

  宰予想争取这些人的支持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  而大史和保章氏则是少有的中立派,用一点恩惠来换取他们的好感,将他们绑上新周礼的大船,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
  鲁侯探问道:“关于新历的纪年方法……”

  宰予笑着应道:“纪年方法这一点,先前《太初历》出版时,大史和保章氏就曾经修书与我探讨过。

  这一次国君您召我过来,我还特地去拜访过他们二位,这才发现《太初历》中的确存在不小的误差。

  如果您真的打算变革历法,采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四时的话,也不急于一时。

  您可以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懂得星象天文的贤才,由大史与保章氏考察他们的才能,再命令冢宰组织他们,结合《太初历》与三正历法,调阅公宫之中的星象记录,最后将结果编订成册,呈交给您审核。

  这样一来,国内的贤才得到了发掘,官吏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,而您想要做的事自然也就能做成了。”

  鲁侯闻言,不解道:“就连您这样能编订《太初历》的贤人,如今也是鲁国的大夫了。

  难道鲁国的贤人还没有被寡人搜罗完吗?”

  宰予闻言,摇头道:“您这样说就不对了。

  伊尹本来是有莘氏陪嫁的媵臣,商汤把他封为三公,天下经他治理得到太平。

  管仲曾在成阴当过蟊贼,那时的他表现的像是个天下最平庸的人,但齐桓公得到他后,将他尊奉为仲父。

  结果齐国也得以在天下称霸了。

  百里奚曾经是个路边乞食的仆隶,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将他换来,让他治理国家。

  于是秦国得以开辟西土千里。

  太公望本来是个老妇人的弃夫,他做过朝歌城里的酒贩、屠夫,迎接宾客的舍人,但都不能获得成功。

  结果遇上文王后,七十岁做了周的国相,九十岁又被封做齐国的国君。

  以上说的这四个人,如果不是遇到圣明的君王,他们可能还在食不果腹,甚至于就象连绵不断的葛枯死在旷野里一样。

  《诗经》上说:绵绵之葛,在于旷野。良工得之,以为纹缔。良工不得,枯死于野。

  连绵不断的葛呀,生长在旷野里。

  技术精良的工人得到他,就把它织成夏布和麻布。

  技术精良的工人没有得到它,那它就只能枯死在旷野里了。

  这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啊!

  从前,楚庄子与晋国在邲地交战,结果大获全胜。

  但回到国内后,他在朝中议事,却始终闷闷不乐。

  于是申侯就摘下帽子过来向他请罪,说:您在忧虑什么呢?

  楚庄子说:这不是你的过失,我听说世上不会没有圣人,国家不会缺少贤人。能得到他们做老师的,可以称王。得到他们做朋友的,可以称霸。现在我没有才能,而群臣还不如我,楚国真危险了。

  打败了晋国、称霸天下的楚庄子尚且觉得身边的臣子不够贤能,觉得自己没有才能。

  现在下臣没有辅佐您称王称霸,所以我自然算不上国家的贤人与圣人。

  而您也没有打败晋国,所以应该也比不上楚庄子。

  得不到贤才辅佐,这是楚庄王所忧虑的事,然而您却反感到喜悦。

  下臣私下里,深感忧惧啊!”

  说完,宰予便拜倒在鲁侯的面前。

  鲁侯本来也没想到宰予会给他来这一手,他羞愧道:“这是寡人的过错,宰子何必向我谢罪呢?”

  宰予之所以说出这段话,当然也不是专为挤兑鲁侯寻开心的。

 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,如今鲁国的朝堂里都是阳虎和三桓的党羽。

  而为了拔除这些生长在鲁国的毒草,必须要依靠鲁侯的力量。

  虽然鲁侯的权力处处受他们掣肘,但不论如何,鲁侯才是名正言顺的鲁国之主。

  鲁国的一切命令都要从鲁侯这里发出,官吏的任命,爵位的册封也都要经过他的许可。

  没有鲁侯的首肯,一切行政命令都不具备合法性。

  当然,合法性在这个年代也有另一种称呼——大义。

  现在宰予在菟裘发展的不错,自然也要开始在国内寻找可靠的盟友了。

  这些盟友既不能忠于三桓,也不能忠于阳虎。

  而符合这个条件的人,自然得是起于毫末之中的下层人士。

  而在鲁国,尤其是曲阜,有学问的下层人士,基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号——孔门弟子。

  因为放眼整个鲁国,乃至于放眼天下,你都找不到第二个像是夫子这般学识渊博、物美价廉、还来者不拒的老师了。

  整个曲阜城里,受过他老人家教导的,没有一千也有八百。

  而那些秦、燕、齐、晋等国来的留学生,也得有个大几百号。

  这也是夫子在鲁国,乃至于天下间,都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。

  这个年代,话语权只掌握在有知识的人手中。

  而夫子的学生多,所以他的舆论声势自然也大,你不服都不行。

  所以宰予这里明面上是借着《太初历》让鲁侯广纳贤才,实际上还是想要趁机推选更多的孔门学子进入鲁国的权力阶层。

  这些同窗们没当官的时候,可以一人一口吐沫喷的阳虎和三桓抬不起头。

  如果鲁侯采纳他的意见,在鲁国底层广纳贤才的话,等到孔门弟子大批量进入鲁国的中下层官僚系统,那阳虎和三桓现在就可以给自己选棺材了。

  鲁侯道:“既然如此,那我便按照您的想法,在国内遍览贤才,凡是能为修订新历出力的,便赏他们百石米,您看如何?”

  宰予听了,默默不语。

  鲁侯又问,但宰予还是一言不发。

  直到问了第三遍,宰予忽然大笑出声。

  鲁侯顿时觉得有些气恼:“你难道是把我说的话当儿戏吗?”

  宰予摇头道:“君无戏言,下臣自然不敢把您的话当做儿戏。”

  “那您为何发笑呢?”

  宰予道:“下臣是在笑我治理菟裘时,发现的一件怪事。”

  鲁侯的眉头紧紧皱起:“什么怪事呢?”

  宰予道:“菟裘的民众中有一个人。

  他祭田时,仅仅拿了一把米,一壶酒,三条鱼。

  但却向鬼神祈祷说:高地种上黍稻,低洼的地方让它可以收获上百年,就算传给后代,也还要富足有余。

  我是笑他送给鬼神的太少,但是求鬼神的太多啊!”

  鲁侯听到这里,严肃的神情一松,竟然大笑出声。

  “行了行了!寡人知道您的意思了。

  对于那些能够帮助修订历法的人,就按照功绩赐予爵位,封给他们田地吧。

  唉呀,宰子啊!寡人怎么从前就没有发现,您竟然还是这样的一个妙人啊!”

  宰予笑着问道:“您从前以为我是个怎样的人呢?”

  鲁侯笑着回道:“我从前听说你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,所以一直以为你是个像孔夫子那样学识渊博、恪守礼仪的儒生。

  后来,你又在攻莒之战中大显身手,一箭射杀敌人的将帅,但等到论功行赏时,又谦虚的辞让自己的功劳。

  所以,我又觉得你是个勇武谨慎的士人君子。

  再到前阵子,我听说你治理菟裘颇有成效,那里的民众丰衣足食,那里的百姓都在称颂你的恩德。

  所以,我又觉得你是个懂得治国理政的贤能大夫。

  可现在听了您的劝谏,我却又发现了您风趣、雅致的一面。

  您可真是为不可多得的贤才啊!”

  宰予听到这里,谦虚道:“下臣听说过一句话,叫做百闻不如一见。亲眼看到的,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。

  您从前不了解我,是因为您没有与我深入交往过,所以才会对我产生各式各样的看法。

  这些看法有好有坏,但却都是不真实的,具体情况如何,还需要您亲自确认后才能确定啊!

  我听说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,他们在家中打井。

  有了井后,挑水浇园和日常饮用都不用去到河边打水了,于是他们就感慨道:有了一口井,就好像家里多添了个人干活一样啊!

  结果邻居们听了这话,却传成了丁家在井里打出了一个人。

  甚至连宋君也信以为真,还特意把丁家人召过去询问是否有这么一回事。

  所以说对于许多事,您作为国君,都应该认真去思考,千万不要盲目轻信啊!”

  ------题外话------

  作者渴求着读者订阅赋予的永恒月票,畏惧着读者票仓枯竭带来的投票减少。

  ——节选自《宰予日记》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uemu.com。略木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luem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